«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大師專欄
導讀
基礎風水
風水知識
風水用品
風水學概念
古今風水學
常見風水問題
進階風水
應用風水學
風水學實例
基礎易經
進階易經
每日運勢
易經應用學
鬼谷命卦-簡批
弘易筆談
弘易時方
弘易諮詢
弘易八字
弘易知行
弘易薪傳
弘易讀冊
弘易風水
弘易觀點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弘易筆談 » 弘易知行
弘易知行:金秋易境
弘易知行:金秋易境

(一)不同夢境代表什麽? 
1.日有所思 
2.環境:鏡子、玩偶、顔色 
3.生活習慣:飢餓、如厠 
4.陰陽失衡:个性影響身體
   下墜:心陽虛(導致心悸) 
   升騰:小孩長个、神仙劇看太多
   夢話:心/肝火過旺(精神緊張、神經衰弱) 
   夢遊:肝鬱氣滯
   憤怒、打斗:肝陽上亢(常與人爭吵、心裏怒氣) 
   歡喜:身體氣機相對平衡 
   思考:脾胃不和(思慮過多、工作壓力大) 
   悲傷:心肺氣虛 (夢見親人愛人生死離別) 
   恐懼:腎氣不足、上火(夢到驚心動魄、毛骨悚然) 

(二)抽爻換象
1.乙巳年旺方的門窗  
   財氣方=正南方          
   貴人方=東南方  
   喜慶方=正東方

2.打開門窗、排烟機、燃氣灶
  煮个茶水或煲个湯15分鍾左右 


3.良辰吉時  
   10/29(二)7-9點  
   11/11(一)13-15點  
   11/15(五)11-13點


(三)生病的外因 VS 內因

六邪:風寒暑濕燥火

七情:怒、喜、憂、思、悲、恐、驚
1.怒(過怒傷肝):暴怒引發肝氣上逆 
2.喜(過喜傷心):狂喜導致心神渙散 
3.憂(憂悶傷肺):長期愁鬱耗損肺氣 
4.思(過思傷脾):思慮過度導致食欲不振 
5.悲(過悲傷肺):悲痛過度致氣短乏力 
6.恐(過恐傷腎):長期恐懼引發四肢冰冷 
7.驚(猝驚傷神):突發驚嚇導致心悸失眠

(四)中醫養生觀:未、順、固 

1.不治已病治未病: 

2.順應自然: 
    天時:太陽、月亮
    地利:北方干燥、川地辛辣、南方温暖
    人和:心靜、氣勻、神聚、精盈、人壽

3.養生先固本:正氣內存,邪不可干
    精神調養:情緒管理
    飲食/起居:食飲有節、起居有常、不妄作勞
    身體鍛煉:經脈通利,血液暢行

(五)現代養生觀: 
1.生活化:簡單易行,經濟實惠 
2.當下開始,道法自然 
3.長期主義 
4.善用人體全息律

 (六)食在養生:
1.吃高能量的食物:五谷為養  
   少吃:預制菜、過度加工(形存氣亡)              
               隔夜飯菜(氣散味敗)              
               反季節(形成氣未盈)

2.飲食清淡:過咸腎髒負擔 過甜助濕生痰
3.多喝水:少量多次補充温水/飲品
4.防過度生冷

(七)體質簡易判斷法:

(八)秋季飲食原則
1.先養脾胃
2.平補為要
3.滋陰潤燥
4.少辛多酸:酸可收斂(肺氣)、生津、止渴

(九)秋季養生原則
1.天下最大事
2.肺主皮毛怕寒襲:深呼吸
3.腎先天本忌驚恐:易情緒低落
4.肝喜條達怕鬱結:少辛多酸、放松喝茶

(十)養生十二口訣
養身在動,養心在靜。
飲食有節,起居有時
物熟始食,水沸始飲。
多食果菜,少食肉類
頭部宜冷,足部宜熱。
知足常樂,無求乃安

(十一)一日養生法
甲.晨間養生:5點-9點 
3-5點 肺經(運動易引發呼吸系統疾病) 
5-7點 排便 
7-9點 喫早餐 
1.賴牀:叩齒吞津 (50~100下)
2.梳頭 (100~200下)
3.一杯温水 (500~1000cc. 促進代謝)
4.自我對話:我很健康, 一天比一天神清氣爽
   內經:心有所憶謂之“意”,
               意之所存謂之“志”
5.活化第二心臟:刺激腳底 (15~20分)
6.活動筋骨:30~60分

乙.白日養生:9點-下午5點 
1.上樓爬樓梯,下樓坐電梯 
2.子午覺:靜坐10分鍾,勝睡半小時 
3.抽空擡腿:放鬆心情消水腫(5~10分鐘)

丙.晚間養生:下午5點-晚上9點 
晚上5-7 點 腎經(生殖 泌尿 免疫)
晚上7-9 點 心包經(心髒實質功能)
1.水養生:泡澡(温泉、藥浴)、泡腳、冷水浴 
2.適度按摩:改善疼痛、腳底、指壓皆有效 
3.活化第二心臟:刺激腳底 15~20分 

丁.睡前養生:晚上9-11點 
晚9-11點 三焦經(免疫系統) 
1.情緒垃圾:靜坐反思10分鍾,伸伸懶腰後就寢 
2.小酌助眠強心:紅酒<200ml 白酒<100

(十二)養生 從”清理”開始              
                健康 從”減法”開始              
                補氣 從”靜心”開始


下一篇:弘易知行:夏在養生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5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