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前人智慧 » 易經典籍連載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雜說(六十三)一動不如一靜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雜說(六十三)一動不如一靜
 
一動不如一靜

現在回過頭來說,用在卜卦算命上,也有一個哲學的原理,先要瞭解,這就是《系傳》二章所說的,現在我們繼續講《繫辭》上傳第二章:

“是故,吉凶者,失得之象也;悔吝者,憂虞之象也;變化者,進退之象也;剛柔者,晝夜之象也。”

這就是哲學問題了,這是說人類文化。我們人類認為的吉凶,好的或壞的,以哲學來說,沒有絕對的,而是根據人類本身利害的需要;我們得到,便覺得是吉,失去便覺得凶,但這並非絕對。譬如說得病,這個得就不是吉,而且人生得意不一定是好事,有時失意也不一定是壞事。所以對於古文,不要僅在文字表面上讀過去,而要知道在文字的深處包涵了很大的哲學思想。可見吉凶只是根據個人的觀念而來,而悔吝就是憂煩愁慮之象,虞即慮。前面說過,卜卦的結果,不外“吉凶悔吝”四個字,沒有六個字,換句話說只有兩個字—一個是好,一個是壞,—或吉或凶,悔吝只是加上去的。因為“悔吝”兩個字,是憂慮。在《易經》中一方面是小心,如卜到一個卦是悔吝,就是有煩惱,事情辦不通,有困難。所以人生的一切,看《易經》只有四個角度,吉凶悔吝。這吉凶悔吝怎麼來的,下傳有兩句話:

“吉凶悔吝者,生手動者也。”

人生的一切,任何一件事,一動就有好有壞。再說任何一動,壞的成分四之三種,好的成分只四之一種,所以中國人的老話,一動不如一靜。凡事一動,吉的成分只有四分之一,壞的成分有四分之三,不過這三分當中,兩分是煩惱、險阻、艱難,如此而已。這把宇宙的道理、人生的道理、事業的道理都說清了,所以儒家就知道慎於動。動就是變革,變更一個東西,譬如創業,譬如新造,這個動不是不可以,但需要智慧,需要作慎重的考慮。所以學了《易經》的人不卜卦,因為大概的道理都知道了。“善於易者不卜”,用不著卜了,看現象就明明白白了。
 
****溫馨小提醒****
1.好文章就像美味的早餐
   日積月累會煆練出堅毅的意志
   如果覺得這個訊息不錯
   請分享給你的朋友

2.弘易堂微信號:hyt2000com
   網站:hyt2000.com


上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雜說(六十四)千變萬化 非進則退
下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雜說(六十二)設卦而觀象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5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