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前人智慧 » 易經典籍連載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三) 《易經》是情報學嗎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三)
 
《易經》是情報學嗎
 
今天我們來研究《易經》的《繫辭》上傳,還是用傳統的方法;像教中國哲學那樣的教法,來同大家研究。說到這裡,想到昨天有位同學,拿了一本《周易通論》給我看。這本書是大陸學者用很奇特的觀點來講《易經》的,認為《易經》是一部情報學。他們的主要觀點是說,《易經》的作者當時被敵人俘虜了,為了向外面求救,就畫了很多符號,所以他們認為八八六十四卦是作者為了求救,對外面通訊所用的方法。這套說法差不多已經有七八十年了。這種說法很可怕,把中國文化打得稀爛。
 
我們今天還是從中國文化本位的立場來研究,姑且認為《易經》的《繫辭》上下傳,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報告,同古人對所謂的“十翼”(這“十翼”就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十種心得報告)的看法一樣。這“十翼”對中國文化關係很大,大家懂了這一方面,對四書五經的原理,可以說大概已經貫通了。
 
基本上來說,《系傳》的文字也很淺顯,很容易懂。大家要研究古文,想把文章寫好,便要先研究孔子的文章。如果我們講文學史,我認為《系傳》是第一流的文學。像老子呀,莊子呀,乃至屈原的《離騷》,都是南方文化的系統。上古時候,我們的文化還沒有統一,各個地方不同。所謂齊魯文化,就是孔孟文化系統,他們也是古代的文學大家。大家若要知道孔孟的文章,僅僅讀《論語》、《孟子》、《大學》、《中庸》是不夠的,還要看《易經》的《繫辭》上下傳,它的文字非常高明,一般人多忽略了。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卑高以陳,貴賤位矣;動靜有常,剛柔斷矣;方以類聚,物以群分,吉凶生矣;在天成像,在地成形,變化見矣。”
 
這一段就文字上來看,大家很容易懂,很淺顯。但是,是不是真懂了呢?在我的觀念裡,恐怕還差十萬八千里,也可以說完全不懂。十幾年前一位同學說:我們研究中國的《易經》,怎麼看都看不懂,現在我看了一本外國人翻譯的《易經》,一看就懂了。我說很好啊!你是中國人,我也是中國人,我們研究自己文化的《易經》,搞了幾十年還搞不懂,去學了幾年英文,再看外國人翻譯的英文《易經》,便真懂了《易經》,那些研究《易經》幾十年還不懂的中國人,可是真笨呀!看來說這些話的人真聰明,外國人也真聰明,如果這樣便真懂了《易經》,那就不叫《易經》了,不知該叫什麼東西才對。
 
這個意思大家知道嗎?與我們不同文化系統的人,研究我們另外一種文化系統,而能達到極高度的認識與境界,很輕鬆就弄通了,這是不可能的。
 
我們中國人很少讀中國書,讀了一輩子書,連中國的文章還是寫不通。這是老實話。所以我們自己本身學自己的文化,想把自己的文字寫得好,都還做不到。一個學英文出身的外國人,把《易經》一下子就學懂學通了,恐怕沒有那麼簡單。
 
 “天尊地卑,乾坤定矣。”文字非常簡單,這就是孔子研究《易經》的心得。
 
我們學《易經》,大家要知道,現在我們稱《易經》為《周易》,《周易》是周文王整理的;另外還有兩種《易經》,就是《連山易》與《歸藏易》。這三本《易經》統稱為“三易”。《連山》、《歸藏》據說已經沒有了,失傳了,但是我們還可以從象數裡邊看到一些。大家要研究《連山易》、《歸藏易》,有一本書叫《易緯》,簡單明了。還有一本書叫《關朗易傳》,或者也可以約略地看到一點影子。不過話雖這麼講,真正研究起來,卻不簡單,並不容易都能懂得。


上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四) 三墳五典八索九丘
下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二) 象數之鑰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5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