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二十六)以經解經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二十六)以經解經
以經解經
有關《易經》的著述,這幾千年來太多太多了!《四庫全書》收藏之富,也是群經之冠。其中對《繫辭》的解釋,真是眾說紛紜,不看還好,越看越糊塗。《四庫全書》中的這些註解,大部分的要點我都看過。發現古人們的解釋,跟我們現代人一樣,各有各的主觀,而且重點多著重於文字的詮釋,尤以漢儒為然。
外國人常把研究中國的學問叫做“漢學”,這是很錯誤的一個觀念。“漢學”是我們中國文化上的一個專用名詞,是談漢朝學術問題的。漢朝的知識分子處於中國文化空前的大浩劫-秦始皇焚書之後,很多古書都被燒毀。那時候的書,是由當時人背出來的。為了怕有錯誤,所以當時的知識分子,把每一個字、每一個甸子,都加以考據。往往因為一個字的考據,可以寫一篇博士論文,要一百多萬言,看了叫人頭大。
為了一個字,古人吃飽了飯沒有事幹,走火入魔鑽到牛角尖裡去,拼個死去活來,寫了一大篇,那是不能看的。也不是不能看,而是越看越叫你不懂。講句不客氣的話,有時候我認為真應該把它燒掉,沒有什麼用處!可是再想想,有用的地方也許還有。所以今天我們要想讀得懂自己文化的古文,最好的辦法就是以經解經。別人的很多註解,先不要看它。因為先看了別人的註解,有些觀念就會先入為主。如果你的主觀先被人拉住了,以後便很難變化。所以我主張以經解經。有時你讀它的本文,前邊不懂的地方,等你讀了後邊,那前邊的也就懂了。即使錯了,也錯得很少,不會離譜。假使看古人的註解,有時候錯下去,一錯就是幾十年,回都回不來,臨死後悔也來不及了。再說一家有一家的註解,各家的註解太多了,多得讓你沒有辨識的能力。所以說,以經解經才是讀經最好的方法。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