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七十七)無是無非的形而上(下)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七十七)無是無非的形而上(下)
無是無非的形而上(下)
“言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
宇宙萬物生命的功能永遠在動,我們老祖宗早就知道。這個宇宙分秒之間隨時隨地都在動,它不是靜態的,靜就是大動,動得太大太大,看起來好似靜態。事實上宇宙間沒有靜態的東西。譬如我們這個地球明明在動,但我們感覺不出來它的動,以為它是靜態的。等於我們坐在火車裡,不曉得車子在動,只看到外面的景物在動,因為我們本身在動中而不知道,所以小天下之至動而不可亂也”。動中有靜,是人文文化的觀念,動中若說沒有靜,也是我們在感受上所產生的。根據這兩個道理,《易經》便懂得人生哲學應用的重要。這是孔子《系傳》的偏向,把《易經》哲學導向人生哲學的方向,我們可以叫它人生哲學應用之研究。如果我們不客氣地來審查大老師孔子研究《易經》論文的報告,這便是我們對它的評語。
“擬而後言,議之而後動,擬議以成其變化。”
卦象是比較而來的,等於我們拿照相機,看準確了那個方向一照,這就是“擬之”,卦象的作用就是這樣。“議之”就是討論、研究,研究結果才能找出人生行為的法則。“擬議”就是討論、研究後,把結果構成一個圖案,說明字宙物理的道理、人生的道理,這就是“擬議以成其變化”。
所以我們懂了《易經》的象數之學,就可以瞭解宇宙萬事萬物變化的道理與奧秘了。下面孔子引證《易經》的卦辭來加以發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