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前人智慧 » 易經典籍連載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八十二)君子之道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八十二)君子之道
 
君子之道
 
《易經》的學問錯綜複雜,我們研究《易經》,每一卦都要搞通。現在孔子所提出的,是同人卦第五爻的爻辭。剛才講過同人卦,“先嚎啕而後笑”,孔子說這現象是形容什麼?“君子之道,或出或處,或默或語,二人同心,其利斷金,同心之言,其臭如蘭。”這是講君子之道,不是講小人之道。所以君子與小人的差別,沒有絕對的界限。君子隨時可以變成小人,小人有時候也會有君子之道,所謂盜亦有道。以此道理來看,世界上哪個是好人,哪個是壞人,是很難分別出來的。好人有時會很壞,因為好人那個好太好了,好得讓你受小氣,比壞人還令你難過。因為他是個好人,很固執、很呆板。這時候你叫他轉彎,他轉不了彎的,那比壞人還難辦。所以古人常說,寧可用真小人,不敢用假君子。假君子比真小人還要難處,真小人還好辦。所以君子與小人是卦中的代號,好與壞很難辨別。不像小孩子們看電視連續劇,好人、壞人,一看就知道。我們只能從他的言行中去辨識理解了。
 
孔子對君子之道所下的斷語是“出、處、語、默”幾個字。真正人生的問題就是出處的問題,古人常說,人最難的是出處問題。尤其是在動亂的時候,政爭激烈的時候,你出不出山?這一步很難。出處問題是人生的第一步,看你怎麼站。人生第一步很難啊!這要有高度的智慧才行。我們研究三國諸葛亮的本傳,知道曹操也在拉他,東吳也想用他,很多人都在拉他,但他卻高臥隆中不出來。第一步看准了再站出來,這就是出的問題;不對了便回去,這便是處。所以君子之道的出處,該進該退?該說不該說?不該說時一個屁都不放;該說的時候雖千萬人吾往矣!丟了性命也不在乎,非講不可。
 
所以語默之間、出處之間,都是相對的。這就是錯卦、綜卦的道理。
 
出處問題太難了!孔子只講了八個字:“或出或處,或默或語。“或”是假定之詞,假定應該出來,或不該出來。像現在競選民意代表,應不應該出來競選?這中間作決定很難,就是或出或處,或默或語的問題。下邊孔子講出一個道理來了。
 
“二人同心,其利斷金”。這兩句話,小孩子們都會說,就是出在這裡。只為兩個人同心協力,“利”不是利害的利,是鋒利的利,像刀子那麼快、那麼利,連黃金都切得斷。所以團結同心共事業,就是同人卦。後世為爻加強它的意義,就把同人的人,改為仁義的仁,所以我們現在把同事也叫做同仁。
 
比如股東合夥做生意,二人同心,其利就斷金,相反地不同心就完了。尤其是夫妻呀,朋友呀,兩個人利害相同,同心協力,什麼困難都可以克服。所以“同心之言”,同一個思想,同一個觀點的話,“其臭如蘭”。這個臭不是香臭的臭,不作形容詞講,臭就是味道。同心之言,那種味道像蘭花一樣,永遠是清香的。這也就是形容同人卦九五爻的爻辭,“先嚎啕而後笑”的境界。“先嚎啕而後笑”,也是形容人快要凍死的情形。到了北方冬天下雪,假使兩個人走路,一個人衣服穿得少,凍得他發抖,大聲“嘎……”地叫起來,你趕快要準備了,甚至你可以幫助他,把他掐死也可以,因為他就要死啦!他的樣子看到好像在笑,實際上是凍得他神經都在發抖。凍死的人都是笑面孔,這是常識。這個現象,也是物極必反,高興到極點會哭,傷心到極點沒有眼淚會笑。大家觀察精神病人,有了這種情形就很嚴重,幾乎沒有辦法救了,除了藥師佛來。孔子以同人卦這一爻的爻辭,作了以上的引伸。
 
孔子《系傳》,我們現在看它是一篇一篇的,當時孔子《系傳》的寫法,等於我們現在寫白話文一樣,一條一條的。他研究到某一個卦象的時候,發現了一種原理,便把它記錄下來,後人加以整理,便成了現在這個樣子。


上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八十三)爭白茅的戰爭(上)
下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八十一)先鬧後笑(下)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5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