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一百零五)合十與合適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一百零五)合十與合適
合十與合適
“數往者順,知來者逆”。如果要推求過去、將來怎麼樣,數字是向前推,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一路下去。“數往”是向前面推去的意思。如果想知道一從哪裡來,二從哪裡來,“知來者逆”,就要倒轉過來:三從二來,二從一來。“知來者逆”是減數,“數往者順”是增加數。增加與減少不同,這個里頭有很多科學的道理,是孔子研究的心得。
宋朝的易學大師邵康節,對這一段的道理作這樣的解釋,邵子曰:“天地定位一節,明伏羲八卦也。八卦者,明交相錯,而成六十四卦也。數往者順,若順天而行,則是左旋也,皆已生之卦也,故云數往也。知來者逆,若逆天而行是右旋也,皆未生之卦也,故曰知來也。夫易之數由逆而成矣,此一切直解圖意。若逆知四時之謂也。”朱子也說:“邵子曰:此伏羲八卦之位,乾南(按:拿平面圖來講)、坤北、離東、坎西、兌居東南、震居東北、巽居西南、艮居西北。於是八卦相交而成六十四卦,所謂先天之學也。”邵康節對這一段的解釋又是一個說法,他拿平面圖來說乾南、坤北、離東、坎西、兌東南、震東北、巽西南、艮西北,自震至乾為順,自巽而坎而艮以至於坤為逆。這個說法不同了,不過這也是很權威的論法。換句話說,乾一、兌二、離三、震四,他說倒著講這個數法為順,由巽卦起巽五,坎六、艮七、坤八為逆。這是邵康節推算的一種法則,實際上是一樣,用法上是兩樣,用法各有各的後果。這是一套數字,基本上大家要記得。
我們現在曉得了先天八卦是乾一、兌二、離三、震四、巽五、坎六、艮七、坤八。
上面孔子所講的天一、地二、天三、地四、天五、地六、天七、地八、天九、地十,單數屬陽,稱天,雙數屬陰,稱地。乾一、兌二、離三、震四,所以一三五七九是陽性的,為陽數,二四六八十是陰性的,為陰數,雙方都是五個。等於我們人的雙手,每隻手都是五個指頭,兩個五合起來叫做合十,所以後人把兩掌合攏來便叫合十,也叫合適。合不合適?這個合適的道理就是從這裡來的。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