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一百二十四)演繹與歸納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一百二十四)演繹與歸納
演繹與歸納
在前圖上,我們可以看到乾卦是1、1,乾卦最上的否卦是1、8,左上角的坤卦是8、8,坤卦的最下面,也就是左下角的泰卦是8、1。我們看到這個圖案,每一卦都有兩個數字,這個方塊把九九八十一個數字都掛滿了,八八六十四卦數字也都表示出來了。《易經》的文化是歸納法,同西洋的數理文化不同。西方的數理是演繹法,永遠向前發展,所以天文的數字越來越大。學《易經》則剛好相反,天文的數字不可知,不可量,不可說,不可數,用《佛經》來講是無量無邊地向前邊發展,由一變成二,由二變成三,由三變為無量數。《易經》的法則數字是看得到、摸得著的歸納法,無量無邊地把它向內收,收到了十個數字以內,而且數字方法也很簡單,沒有那麼複雜,只有加減乘除就夠了。實際上只是加減,乘除都不必要了,因為乘除也是加減,一加一減,就把宇宙的數字都歸納起來了。
也可以說一個卦的本身就是一個宇宙。譬如乾卦,也可以說是一,也可以說是一加一,1+1。譬如兌卦,也可以說是兩個二,也可以說是二加二或2+2。假設方格里邊一個卦代表一個宇宙,也算是一個說法算法。譬如乾卦是一,乾卦又代表天。這個天就是這個宇宙,但是它有兩層宇宙。它是“一加一”,一層是外卦,一層是內卦,所以有兩層天。一個是我們觀念上的精神世界、思想上的天;一個是物理世界的太空,是代表太空的天。像這個乾卦,我們可以拿一卦作宇宙來研究,也可以拿兩個卦作宇宙來研究。再如履卦,是一、二,是一與二加起來,這個數字又構成另外一個東西。這個另外的東西就很多了。
我們先講一個簡單的原理,再慢慢地去研究。你能這樣去研究、去思想、去追究,隨時會產生新的原則和新的方法出來。一般地是把四個卦變成一組,如乾卦、夬卦、履卦、兌卦,這四個卦一組。把每四個分配一組,乃至宇宙中每個地方都四個一組或六個一組、八個一組。你把它劃分開,或者是用一條線把它分開也好,每個數字之中,離開本卦構成的現象統統不同。這是第二個學《易經》的基本觀念,介紹給大家知道。所以學《易經》不要只是聽課懂了就可以,這沒有用,要回去研究,要多思想。不過,以我的經驗,還是勸大家不要學《易經》的好。有時候想到一個問題,你洗澡泡到水里邊,水冷了還不知道,把自己都忘記了,甚至凍感冒了還不知道呢?好像這個宇宙的奧秘就要被你摸到了,就差一點點,所以你不肯停止。等到你把這個東西摸到了:哎呀!前面還有一個……那真是美不勝言。這樣就很麻煩了,摸來摸去,永遠摸不完。《易經》真是一個探求宇宙奧秘的學問:水涼了、天亮了也都無所謂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