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雜說(三十三)地支與黃道十二宮 |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雜說(三十三)地支與黃道十二宮
地支與黃道十二宮
地支有十二位,代表十二個月。實際上地支是什麼呢?是天文上黃道十二宮的代名。所謂“宮”,就是部位;所謂“黃道”,就是太陽從東邊起來,向西方落下,所繞的一圈,名為黃道面。這種黃道面,每一個月都不同。如我們晚上看天象,每一個星座,從東方出來,共有二十八星宿(天文的知識,在上古時我們中國最發達),而這二十八宿,在黃道面上,每個月的部位也都不同;於是依據這個現象,抽象地歸納為十二個部位,用十二個字來表示。實際上這是天文的現象,變成為抽象的學問,構成了後世算命的位置作用。這一套學問,現在看來好像很簡單,但真正用心探究,其中學問甚多,也可見我們上古時老祖宗的文化智慧、科學哲學,都發達到最高最高點;因為科學數字太大,很複雜,普通一般人的智慧沒有如此的天才容納得下。於是把它簡化了,用五行、天干、地支來代表,使人人都能懂,只有文化到了最高處,才能變成最簡化。可是它的弊病,是後人只知道用,知其然而不知其所以然了。
這個抽象的名詞,裡面實際是有東西的,包括的學問很大;可惜我們後世只把它用在看相、算命、卜卦這一方面去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