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观点∶二十四节气(5)-清明 4/4-6 |
弘易观点∶二十四节气-清明
清明,夏历二十四节气之一。在春分之後,谷雨之前。《历书》∶“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丁,为清明,时万物皆洁齐而清明,盖时当(气温上升,中国南部雾气少,北部风沙消失,空气通透性好),因此得名。”天文时间∶太阳位於黄经15度,4月4-6日交节。
“燕子来时春社,梨花落後清明。”踏著春天的节奏,4月5日中国又将迎来一个重要的传统节日——清明节。民俗专家表示,作为一个有著悠久历史、在现实社会中有著巨大影响力的民俗节日,“清明节”的得名蕴涵了深厚的“文化密码”。清明花信∶“一候桐花,二候麦花,三候柳花。”
清明源於“清明风”。春秋时《国语》中记载∶一年中共有“八风”,其中“清明风”属巽,即“阳气上升,万物齐巽”。汉朝刘安所作的《淮南子 天文训》中也有“春分後十五日,斗指乙,则清明风至”的记载。
古人将一年中的“八风”都起了名字∶东风叫明庶风、南风叫景风(亦名凯风),西风叫阊闾风,北风叫广莫风,东北风叫条风(又叫融风),东南风叫清明风,西北风叫不周风,西南风叫凉风。
“清明风是一年中的八风之一,是冬至後吹过45天条风和45天景风以後吹来的温暖清新的风。清明前後往往细雨霏霏、和风拂拂,正是种植庄稼的大好时节,这时的风和雨都是人们所喜欢的。”
“清明时节雨纷纷,路上行人欲断魂。”唐代诗人杜牧的千古名句,生动勾勒出“清明雨”的图景。清明时节正是冷暖空气冲突激烈的时候,势力减弱的北方冷空气和南方的暖湿空气常常在长江一带交锋,致使江南地区常常“乍暖还寒晴复雨”。“清明雨”对植物生长尤为重要,农谚有“清明前後一场雨,强如秀才中了举”之说。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