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转载∶陈亦纯 秘密21(二十)第四法则 4-2 了凡四训原文+注释 |
余信其言,拜而受教。因将往日之罪,佛前尽情发露,为疏(一)一通,先求登科;誓行善事三千条,以报天地祖宗之德。
云谷出「功过格」(二)示余,令所行之事,逐日登记。善则记数,恶则退除,且教持「准提咒」(三),以期必验。
语余曰∶「符 家(四)有云∶『不会书符,被鬼神笑。』此有秘传,只是不动念也。执笔书符,先把万缘(五)放下,一尘不起。从此念头不动处,下一点,谓之混沌开基(六)。由此而一笔挥成,更无思虑,此符便灵。凡祈天立命,都要从无思无虑处感格。
孟子论立命之学,而曰∶『夭寿不贰(七)。』夫夭与寿,至贰者也。当其不动念时,孰为夭,孰为寿?细分之,丰歉不贰,然後可立贫富之命;穷通不贰,然後可立贵贱之命;夭寿不贰,然後可立生死之命。人生世间,惟死生为重(八),夭寿,则一切顺逆皆该(九)之矣。
至修身以俟之,乃积德祈天之事。曰修,则身有过恶,皆当治而去之;曰俟,则一毫觊觎,一毫将迎,皆当斩绝之矣。到此地位,直造先天之境(十),即此便是实学。
「汝未能无心,但能持『准提咒』,无记无数,不令间断,持得纯熟,於持中不持,於不持中持。到得念头不动,则灵验矣。」
【注释】
(一)疏 条陈於上天或皇上之文章。
(二)功过格 记录功过之表格。
(三)准提咒 佛经中之一种咒名。为十小咒中之一咒。传持此咒者如能虔诚皈依佛法,则必能获得准提佛之慈悲加护。佛经中有云∶制心一处,无事不办,佛经中叫人持咒,即令人於咒中生信发愿,为度无边众生之意。
(四)符 家 符 为道家术士用来驱神避邪的特殊文体,以朱墨作书缭绕成文,或烧化和水吞服治病。符 家即专门以书符书 行事之人。
(五)万缘 人之心智和外界有了牵动或接触即为缘。万缘者即心里之念头层层叠叠纷出不息,多到不可计数之意。佛学的基本理论即建立在一个「缘」上。万物因缘而聚、缘尽而散。任何的物体都是暂有的、假有的,故佛叫人开悟,不要为了虚幻的名利物欲而作名利物欲的牺牲者。
(六)混沌开基 天地尚未开辟谓之混沌,开基者,首开基端也。
(七)夭寿不贰 此语出自孟子尽心篇,原句是「夭寿不贰,修身以俟之,所以立命也。」短命和长寿本是两种绝然不同之事,然而孟子却说这并没有甚麽两样;这意思便是说人心若能如同赤子之心般,不受外界物欲所诱染,则必然能随遇而安、随境而适,也不再有非份之念;如此夭与寿自然不觉得有差别了。
(八)死生为重 自古至今,人们所企求者是为如何能长生不死,所有宗教也皆为人们解脱生死而努力。然庸者只知链丹谋术追求有限生命,不知此一「死」字原是假名,所以应以有限生命追求无尽生命力,在短暂的岁月里刻下深深烙印。
(九)该 包括其中。
(十)先天之境 人之本来真如不动面目。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