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转载∶陈亦纯 秘密21(二十五)第五法则 4-3 了凡四训翻译 |
本来我的外号叫「学海」,为纪念我已了悟立命之道,并且警戒不再落入凡夫俗子之窠臼,特地改为「了凡」。从此以後,时时小心谨慎,便觉得与以往大不相同。往日只是放荡悠游、六神无主,现在则是时刻不忘警惕自励,不但於无人之处自加节制,就是遇到有人骂我、谤我,我也能淡然处之而不计较了。
第二年我参加礼部的考试,孔老先生本算我应得第三名,那知却考取了第一,孔老先生的预言已开始不灵验了。到秋季举人考试,也出乎孔老先生的意料之外,本来命里不会中试的我竟然录取了。
然而冷静的检讨,到底还是觉得修养并未到家。有时行善并不彻底,有时救人却心存疑虑,或勉强做了善事,口中却不情愿地有所怨言。也有时操持守节,但饮酒後就放浪形骸了。以功抵过只觉得日子浪费太多了!从己巳年开始发愿,一直到己卯年经过了十多年才算是把三千件善事完成。
当完成时,因刚和李渐庵先生从关外游历回来,所以来不及将三千件善事的功德回转到其他对象上。隔年後回到故乡,方请性空、慧空两位大师借东塔禅堂完成这回向的心愿。此时又发了求子的愿望,同样许下再行三千善事。仅仅过了两年,竟然就有了一个男孩,就是天启你。
我每行一善就用笔记下来,你母亲因不识字,每做一善就用鹅毛管在日历上印一红圈;有时是施舍物品济贫,有时是买了生物放生。
在一天当中曾有过十多个红圈者。如此不停地行善,也不过两年的光景,三千善事就完成了,我再请性空大师们帮我回向。然後又求中进士愿,并许了一万条善事的心愿。又过了三年,我考上了进士,并当了宝坻知县。
我准备了一本空格簿子,取名《治心篇》,早上升堂办公必将此薄置於公案上,凡所行诸事必纤细而记,夜晚则设香案於庭院,仿宋朝赵阅道赵御史将所行之事禀告於天帝。
此时你母亲见所行善事并不多,经常担心的说∶「以前在家乡里相互为善,三千善事很快就能完成。现居於衙门内无善可行,一万条的善事要何时才能达成呢?」
有一夜里梦见神人来指点∶「您使百姓粮租减少,只此一事即可抵万件善行了。」
宝坻之田赋本来每亩应缴二分三厘七毫,到任後觉得百姓所缴的田赋太多了些,所以将全县的田籍数量重新核算,并把田赋降为一分四厘六毫。
这件事确实做得不错,但心中很是惊讶,怎麽这样的小事会被神明知道?而且还能抵得上一万件善事呢?刚好有位幻余禅师自五台山来,我将梦境请教之,并问他梦里的事是否可信。
大师说∶「只要是善心真切,一善就可抵得上万善。何况全县减租万民受福,当然一善足可抵万善。」
听了此语,我即将薪俸捐出,请禅师代办在五台山斋请一万位僧人。并诚心地将此功德回向诸众生。
孔老先生推断我五十三岁有大灾厄,我并没有为此事特作祈祷或祈求添寿;但该年一点事也没有。
今年我已六十九岁了,书经上说∶「天意是常人无法意料的,个人的命运也不是绝对的。」
又说∶「只要自己愿意去改变,命运绝对不会被安排。」这都不是哄人的话。
因为我经过亲身力行後有了很深的感受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