了凡先生说一定要每天反省,时时刻刻改过,一天不知道有过失,便是一天的自满,一天没有过错可改正,便是一天没有进步。另外还有几点要注意。
一、广结善缘
杂货店的老板向一位禅师诉苦,他的店对面开了家大型连锁店。他担心无法维持。他除了憎恨,不知如何是好。禅师说∶「你不可以有憎恨心,你要每天一早走出店门,对著他们祝福,希望他们生意兴隆。再转身对自己的店,也一样祈福。」老板疑惑的说∶「为何要祝福竞争者呢?」
禅师说∶「憎恨招致憎恨,只有祝福会带来福分。」半年後,这老板又找上禅师∶「师父,我用您的方法去做,才不过半年,现在对面的店是我在经营,而且比以前规模更大。」
一个抱持祝福心的人,不但逢凶化吉,还可招来庇佑,因为福神财神喜欢心中有爱、充满感恩的人。
一位和尚外出化缘,在途中遇到大雨。不远处有一座庄园,他赶紧跑去避雨。
但守门人却说∶「我家老爷不喜欢出家人,你赶快走吧!」不管和尚怎样恳求,守门人就是不答应。无奈之下和尚只好冒著大雨奔去。
几年後,庄园老爷和小妾在一座寺庙烧香时,突然看到名字被写在长生禄位牌上,心中深感奇怪,问这是怎麽回事。
一位师父说∶「这是住持几年前写的,他曾在大雨中向一庄园求躲雨而不得,怕结了恶缘,所以写了长生禄位。天天为他诵经,回向功德给他。」
老爷听了这番话,心中万分的惭愧,後来,他成了这座寺庙的大护法,终年护持不断。
广结善缘不难,一个小小的念头、一句好话。一个实际的行动。都可能改变命运,能不谨慎小心吗?
二、人生得意不要忘形
汉献帝时,曹操欺凌皇帝,挟天子以令诸侯,视帝王如无物,将汉献帝的皇后伏皇后从夹壁中拖出处死,更进而自身加官晋爵,建天子旌旗,俨然天子,为儿子曹丕布局,使曹丕接受汉献帝的禅位而创建曹魏帝国,开权臣夺国之恶例。
而司马懿对於魏明帝与当年曹操之对汉献帝如出一辙∶四十六年之後,司马懿的孙子司马炎接受魏元帝之禅位,曹魏时代结束,进入司马晋之时代,原来的加害者成了受害者!对曹魏而言,真是∶「天道好还,报应不爽!」所以得意时不要狂妄,位高权重时不可目空一切。更不可违背天理人情,犯上欺下。虽短时间看不到报应,但时日一久,若不由本身承受还需由子孙承担。
三、尊重生命,即是感恩生命
我们常听到很多人嘴巴里讲著「感恩、报恩」等字眼,有时听了很是不自在,因为这些字眼是不应该只是挂在嘴边说说而已,最大的感恩是以德性回馈,以行动实践才对的。
史怀哲为了一赎白人对於黑人的压榨罪行,更为了实践他的人生目标∶三十岁前为研究科学和艺术而活,三十岁以後奉献自己直接为人类服务。他携著太太远赴黑暗的非洲行医,坚持信念半个世纪而不辍。
而有「台湾史怀哲」之称的宜兰陈五福医师,他奉献给盲人二十多年的时间和大部份的财产,他生在富裕人家,并不知道穷困为何?但一次听到病妇的呻吟∶「人活在世上没有钱,贫穷已够艰难了,如果再加上别人的轻视,日子就更难了」。
他醒悟人生原是苦多於乐,於是投身於社会服务,「尊重生命」成为他生命里不变的理念。
而我们的理念又是什麽?如何贯彻与执行呢?能让社会大众肯定和尊重吗?做什麽像什麽,一个人要让人尊重,必须仪表典范让人尊重。
民初高僧弘一法师留下一句名言∶「学道之人,骨宜刚,气宜柔,志宜大,心宜虚,言宜实」。
他虽然是大师,但在修行过程也是艰辛万状,有一次一位少年写信给他∶「大师,我发觉您的虚荣心出现了,到处参加宴会……」,他接信後立刻醒悟,并立刻停止酬宴,闭关自修。
有德行的人常会自省,没品德的人无过可改,人最怕骄傲、自满。像袁了凡先生所说∶「务要日日知非,日日改过。一日不知非,即一日安於自是;一日无过可改,即一日无步可进。」
改过等於行善,有位企管大师说∶「如果你还是用半年前的方式在工作,你即是没进步。」事在人为,成功在自己,失败也在自己,胡适也说∶「要如何收获,先怎麽栽。」明白自己要什麽?就该怎麽做。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