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弘易连载∶南怀谨 易经系辞别讲(一百五十三)领导人的条件(上) |
弘易连载∶南怀谨 易经系辞别讲(一百五十三)领导人的条件(上)
领导人的条件(上)
大家要知道,《易经》是帝王之学、领导之学。以中国文化传统来说,古代的明君必须深明此道,都要懂这个学问,才能做一个明君贤王。所以真正做领导的人必须∶
明於天之道,而察於民之故。
上明天道,要把自然现象、宗教哲学,一切都搞清楚。因为懂得天道,就懂得了宇宙之道,然後才可为君,才可以领导万民。不过这个天在古文里代表了好几种意义,有形象的天堂的天,也有这个天;形而上那个本体的道,也有这个天;人的心,我们的良心,我们一般所谓的天理良心,也是这个天。有时候这个天是抽象的,有时候是实际的。这里所谓的天道是指形而上的,包括了有形的天文,像天上的星星、月亮等等。我们一般所谓的太空,不是形而上的,这个太空还是形而下的,因为它是可以看得见、摸得著的。什麽叫形而上的呢?人类知道不能到达的那个,就是形而上的。《易经》告诉我们,要明了天之道,明了天不可知的一面,才能够懂得人生社会,懂得人民生活一切的事物,包括人类的思想等。
是兴神物,以前民用。
所以一个领导者要懂得帝王之学的《易经》,懂了这个学问,便能够创造物质文明,给人民创造幸福。现在科学的发展差不多到达了“是兴神物”这个境界。近来很多人专门研究中国上古史,发现在我们上古史中也有很多令人解不开的神秘处,像大禹治水等等,都有兴神物的能力,像是石头可以赶起来跑路,山可以自行搬开等。各位要知道,那个时候我国人口那麽少,大禹九年中把全中国水患治平、水利弄好,的确是不可思议的事。在那个时候,要治理中国的水患,你需要运用多少人力啊!而那个时候整个中国的人口不会超过现在全台湾的人口。那麽大的水利工程,那麽辽阔的面积,怎麽办?在我们上古史上说,大禹到了哪里,不管是石头还是山,大禹王只要用手一划,叫它开开,它就开啦,要把这座山搬开,一句话山就自己搬开啦,要把石头赶起来跑,就赶著跑啦……关於这些神话多得很,这就是“是兴神物”。
兴神物干什麽?神物是利人的,贡献社会的,这是人民的福利。“以前民用”,在圣人们看来,人民的福利才是最重要的,“是兴神物”,给人类利用。所以得道圣人了解了这个学问,达到了“兴神物,以前民用”这个境界,以後已身便“退藏於密”、“寂然不动”。有了这种功夫和修养,它的作用是什麽呢?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