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
|
 |
▌ 弘易连载∶南怀谨 易经系辞别讲(二百三十三)学问与治事(下) |
弘易连载∶南怀谨 易经系辞别讲(二百三十三)学问与治事(下)
学问与治事(下)
孔子这四句话的道理说得更清楚。换句话说,这句话就是群众心里学,用人这道也是这样。小人不耻就不仁,不畏就不义,不见利就驱策不动,不惩就不试,所以他说有时候是“小惩而大诫”。譬如教育,有时候打两下手心,罚个站,打几下没有什麽了不起。“小惩而大诫”,受一点小小的惩罚,他一辈子都记得要去做好人。所以人生的道理,太得意的时候,碰到一点倒楣挫折,如果你懂得《易经》,反而应该是好运气。假设一个人永远在好运中,这个人就完了,他永远没有大的出息。所以不小地惩罚他,便不会做大的坏事,这反而是小人的福气。一个人没有倒过楣,便永远没有出息。
一个领导人,像有些帝王,把自己最心爱的大臣一下子革去,不让他干了,或者把宰相一下子派去当县长,或者乡镇长,就是这个道理。这些都是高明的帝王,希望这部下将来能有更大的担待。这就是“小惩而大诫,小人之福也”的道理。
孔子怎麽悟到了这个道理呢?断了脚趾学个乖,是孔夫子的因果观。他看到了噬嗑卦初九爻的爻辞,这个爻辞是“校、灭趾、无咎”,孔子说“此之谓也”,这一爻就是这个道理。
“屦校”就是我们台湾过去穿的木拖板。我们中国古人不穿鞋子,是穿木屐的。木屐外面加个边就叫“屦校”,“灭趾”是穿著木屐走路,脚歪了一下,把脚指头碰伤、碰断的意思。卜到这一卦,要去做生意会倒楣,会赔本。不过没有关系,伤一个小脚指头而已。虽然有些不顺,但还是小灾。噬嗑卦一路都是凶卦。初九爻是无咎,没有毛病,但人已经伤了,脚指头也断了,怎麽还说是无咎呢?无咎不算是很坏的运气,还算是不错的。由此,孔子司到了人生的道理,虽然指头伤啦,这是小伤呀!不然这个人走路永远不注意,不小心。如果跌倒,或者中风了,变成半身不遂,那麻烦就大啦,就更糟啦!所以说“小人不耻不仁,不畏不义,不见利不劝,不威不惩”,就是这个道理。这是孔子解释这一卦初九爻的爻辞,所引伸出来的人生哲理。 |
|
|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