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页  « 繁體中文
大师专栏
导读
基础风水
风水知识
风水用品
风水学概念
古今风水学
常见风水问题
进阶风水
应用风水学
风水学实例
基础易经
进阶易经
每日运势
易经应用学
鬼谷命卦-简批
弘易笔谈
弘易谘询
弘易八字
弘易知行
弘易时方
弘易读册
弘易薪传
弘易风水
弘易观点
YI-CHINA
御茶房

古都巡礼
酌古沿今
御膳坊
公司简介 大师简介 服务项目 大师专栏 客户实例 相关资源 最新消息 联系我们


YI-CHINA » 御茶房
御茶房(二)茶类的形成与发展
御茶房(二)茶类的形成与发展

茶的使用,最早是从咀嚼鲜叶开始。唐陆羽(公元733—804年)《茶经》∶「茶之为饮,发乎神农氏。」神农氏尝百草是最原始的使用方法,继而生煮羹饮。生煮者,类似煮茶汤,称之”茗菜”。
饮者,以茶煮粥,称之”茗粥”。後续茶进一步发展,就是在茶树适宜的生产季节采下鲜叶并制饼保存备用。

唐陆羽《茶经》详述了制饼技术∶「蒸之、捣之、拍之、焙之、穿之、封之,茶之乾矣!」宋代(公元960-1127年)制茶技术除保留传统的蒸青团饼茶以外,己有相当数量的蒸青散茶出现(蒸後直接烘乾,松散状)。元代(公元1271-1368年)团饼茶逐渐减少,散茶有显著发展。从蒸青团饼茶发展到散茶,大约经历了三百年。明代(公元1366-1644年)除蒸青散茶以外,开始发展炒青散茶。这种用锅炒的乾热方法制茶是技术上的一大突破,大大展现了它的香气,同时依品种不同相继出现了黄茶、红茶、黑茶及白茶的不同加工方法。清代(公元1644-1911年)乌龙茶也形成规模生产,至此绿茶、红茶、黄茶、黑茶、白茶和青茶(乌龙茶)六大茶系已基本成型。



参考文献∶
《茶艺师培训教材》北京.金盾出版社2018年


上一篇:御茶房(三)古籍中记载的茶功效-先唐
下一篇:御茶房(一)茶的发现
<回分类页>

Copyright © 2024 台湾弘易堂-科学风水设计 All Rights Reserved.