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回首頁   « 简体中文
相關資源
前人智慧
易經經典
風水經典
其他經典
易經典籍連載
當代佛學節選
當代思潮
改變命運
獻給旅行者們365日
人生的真理
網路資源
好文轉載
風水轉載
易經轉載
修身養性
佛法知識
友情連結
民間信仰
流年理論
常用祭祀儀軌
公司簡介   大師簡介   服務項目   大師專欄   客戶實例   相關資源   最新消息   聯繫我們


前人智慧 » 易經典籍連載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五十八)凡夫不知的道(中)
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五十八)凡夫不知的道(中)
 
凡夫不知的道(中)
 
天命之謂性,率性之謂道,修道之謂教(教育之教),是三個階段。這三個階段同《大學》開始所說的“大學之道,在明明德,在親民,在止于至善”三個綱要的精神是相同的。
 
道是不可須臾離的,並不是你修它就有,不修它便沒有。那就不叫做道了。譬如我們今天打打坐,修修道,到教堂禱告一下,上帝就保佑,不禱告,上帝就跟我們分家。那算什麼?那不叫做上帝的偉大。我念了佛,佛就保佑,不念佛了,佛就不保佑,那佛不是勢利鬼嗎?那不是道!道在哪裡?道沒有離開過你,“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隨時都在你那裡。“可離非道也”,不修它,它便跑了,修它,它便來了,那還叫道?我送紅包給他,他就看我,我不送紅包給他便不看我,那不是道。道,你修也好,不修也好,它永遠在那。修道而得道的,不過把自己本來的找出來而已。不修道,不得道,像是你本來放在口袋裡忘了而已,那個東西還在那裡,所以“道也者不可須臾離也”。須臾就是很快,等於佛學講剎那之間一樣。佛經講剎那之間,就這麼一彈指,便有六十個剎那。(這個問題,佛經裡邊有三種說法:有說‘彈指有六十個剎那,有說有九十個剎那,有說有三十個剎那,反正是很陝,很陝。)
 
“可離非道也”。

人離開了道,然後修道才能得到道,那是騙人的,自欺欺人的,道本來人人有,換句話說,盜也有道,壞人也有善心。老虎最凶,但它不吃它的兒子。壞人再兇殘,但一提到殺他的兒女,或者他的父母,眼淚也會掉下來,也是很人性的,所以道沒有離開過人。《易經》上講;“百姓日用而不知”一般人本來就在道中,卻不自知,還要拼命去求道。所以《中庸》上講:“雖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及其至也,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
 
當時我們讀到這一段,問老師:夫婦怎麼是愚的呢?老師只叫我們好好地背,將來自會知道,現在跟你們講不清楚。當時想這個老師混帳透頂,現在想想這個老師真高明透頂,年齡的不同,看法也不同了。夫婦之愚,現在我們攤開來講,男女兩個談戀愛,結婚生活在一起,那不是一塌糊塗、好笨的事情嗎?那才是鬼打架呢!但是,你不要以為鬼打架,其中有道,也是道的作用。除了教堂、佛堂有道,連最下流的事情,也是道起的作用。所以說“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懂了這個道理,才知道這個中間有道。“及其至也”,如果進一步認真去研究的時候,“雖聖人亦有所不知焉”,雖然得道的聖人,還是有所不知的。
 
這兩句話實在很難懂。當時老師只說,將來你們會知道。後來研究禪宗,看到書中記載:明朝末年的密雲禪師,打柴出身,沒有讀過書,後來悟了道,無書不通。當時有位大學問家問密雲禪師,這兩句話怎麼解釋?密雲禪師蛻:“具足凡夫法(凡夫就是普通人,儒家稱作愚夫,也稱做小人),凡夫不知,具足聖人法,聖人不知;聖人若知,即是凡夫,凡夫若知,即是聖人。”明朝的那個大學問家,只好兩個膝蓋跪下來,佩服到了極點!密雲禪師解釋“百姓日用而不知”的道理,也就是剛才所講的“夫婦之愚,可以與知焉”的最好解釋。他的意思是說:得道的人固然有道,但是一切眾生都有道;普通人也有道,只不過普通人沒有見到道,不明白這個道;得了道的聖人當然有道,但是得了道的聖人以為自己得了道,那就是個凡夫,不是聖人了。得了道的人跟普通人一樣,並沒有一個道的境界;真正到了最高位的人,忘記了自己的位置,那才真正是了不起!所以具足凡夫法,可惜凡夫不能自己知道,具足聖人法,聖人也絕對自己不執著它。聖人如果自己執著得了道,他就是凡夫,不是聖人,不是得道的人了。一個普通人如果一下明白了道,他也立刻變成聖人了。
 
同樣幾個字,換來換去有這樣妙,聖人、得了道的人說我悟了,我是大師,我比你們高,那是混蛋、是狗屎。這個道理被他文字一玩,玩得大家暈頭轉向。這位禪師不認得字,得了道後,能夠講出那麼高明的話,所以“百姓日用而不知”,我們自己有,道在哪裡?就在我們自己這裡。可是你就不知道!“故君子之道鮮矣”。這是孔子的話。


上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五十九)凡夫不知的道(下)
下一篇:弘易連載:南懷謹 易經繫辭別講(五十七)凡夫不知的道(上)
<回分類頁>

Copyright © 2024 台灣弘易堂-科學風水設計 All Rights Reserved.